谈非马《听涛》诗的意境美
文/秦时月
我真的无法准确表达,非马这首《听涛》诗意境有多美、诗意有多深、诗感有多好,同时给人以启迪和思考。读着读着,我的心也跟着荡漾起来,我几乎被诗中的美美得掉下眼泪。每当这种感觉上来,我就知道我这是碰上好诗了,如不趁兴把这种感受写出来,一段这感觉过去了就再也难以找回,即便能找回那感觉也没有当时的完整和炽烈、情不自禁。所以,写评亦如作诗,要趁情绪进入高潮时赶快下手,写下一段或长或短的文字,即便理解的不是很准确也不要紧,顺着这种感觉写出的文字总能得到及格以上的分数,我是这样想的,多年的体会也从来没有欺骗过我。
也许是人到中年的缘故吧,我尤其喜欢那些外表平和内在炽烈语言光洁富有质感的诗歌。我这里所说的平和是指诗写的从容,而并非说诗歌没有情感的起伏,只是这种起伏的情感外表罩上了一层平和的外衣,其内波涛汹涌。总之,我被非马这首表面情感隐忍和节制内则情感炽热而荡漾的诗牵引着、感染着,摇曳不止。我不知非马是否是渔民,抑或渔民的儿子,或经常去海上听涛声、水声,看白帆点点,渔舟向晚,海鸥飞翔,有句话叫智者乐水,非马肯定是智者,不然怎么能写出如此聪颖和智慧的诗句?
也只有常在海上的人,常枕着波涛的人,并用心倾听大海涛声的人,才会对大海有如此深切的体会,才会对波涛有如此立体丰富的感悟,并熟知波涛的长短急越必是因海风撩拨所至,这就是诗人与常人的区别,因为诗人具有一双艺术的耳朵和敏感的触觉。
而当波涛平息,那必是海上生明月了。姑且不说诗歌呈显出的意境之美,单就诗人言此及彼的美妙联想就足以给人辽阔丰富的怀想,那情那景是多么柔媚又是多么令人神往!最令人回味深思的是诗的结尾,“数了多少年/那涛声的层数/如今都在额头上静静地/堆着……”是涛声把诗人听老了?还是多层的涛声亦如诗人多皱的额头?不管作何种解释,诗歌的内涵丰富多重,不仅形象贴切,更含有丰富的寓意,而这并非一般的诗人所能想到,比拟、通感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娴熟运用,足见诗人诗艺之精湛。
我们衡量一首诗质量高低,判断一首诗是否是好诗,首先凭的是阅读初感,那种首读就能获得好感,尔后愈品愈好的多半就是好诗,而要读者获得这种感觉,就要靠诗人深入细致地观察,从平常之中攫取诗意提取诗魂,并运用陌生甚至是“粗糙”的语言构建丰富奇特的诗歌意象,而这又最见功夫。大海多层的涛声如诗人多皱的额头,想象奇特而自然,形似更神似,具象更形象。这时的大海,在诗人眼里已与自己融为一体,所谓“天人合一”大概指的就是这种意思吧!
2016/1/2
听涛
非马
睡在海面上
能数得清涛声究竟有几层
声音短促而激越
要赶紧数
撩拨所至
俄顷
极致的细腻与轻柔
不用猜
只有在静谧的夜里听涛
那种声音的涵义
似乎比夜还深
数了多少年
如今都在额头上静静地
堆着……
秦时月,本名张友琴,男,湖北省作协会员,现居武汉。作品散见《诗刊》《星星》《诗选刊》《绿风》《诗潮》《诗林》《诗歌月刊》《中国诗歌》《西北军事文学》《西南作家文学》《牡丹》《辽河》《天津诗人》《星河》《奔流》《岁月》《江河文学》《新诗》《山东诗人》《文学月刊》《华语诗刊》《佛山文艺》《三亚文艺》《海外诗刊》《贵州民族报》《湖北日报》《中国保险报》等报刊。
诗歌入选《世界现当代经典诗选》《2010中国诗歌选》《湖北诗歌现场》《新世纪诗选》《中国当代亲情诗文选》《中国诗人诗典》《当代精英诗人三百家》《当代经典短诗》《2013中国诗歌年鉴》《中国当代诗歌赏析》《2013年度全球华语诗歌精选》《中国散文诗》年选2013卷《中国实力诗人作品选读》《中国首部微信诗选》《双年诗经——中国当代诗歌导读暨中国当代诗歌奖获得者作品集》《安徽文学》年度诗选《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》《山韵——第二届”阳春杯”地学诗歌大赛诗选》等年选和读本。
诗歌《我只有在纸上寻找故乡》获首届中国•天津诗歌节入围奖、《那一天,我们把村里所有的池塘当汨罗》获2012中国德阳“龙蟒杯•龙的传人”现代汉诗大赛二等奖、《背着故乡远行》获首届“悦读天下”网络文学大赛优秀奖、《母亲在乡下》获“望月杯”全国诗文大赛获奖作品一等奖、散文诗《我是个农民,我的梦不需要很美》获中国诗歌流派网“我的梦想”散文诗赛第二名、诗歌《在藕海,我一次次放低目光》获《西部作家》联合诗赛三等奖、诗歌《咽不下》(外一首)获宝玉陈杯•第三届世界华文诗歌大赛优秀奖等,第四届大别山“十佳诗人”。
